央媒频频点赞的小店,背后是下沉市场里的大市场
众所周知,小店是经济的毛细血管。最近,《新闻联播》就报道了安徽临泉县的一个转型为零售新业态的二十年老店。报道称,临泉是我国人口第一大县,外出务工人数众多。这家位于街边的便利店尽管面积不大,但订单不断。 这是一家姐弟三人共同经营了20多年的老店,今年38岁的店主刘艳红,读高中时就在店里帮忙,和家人一起经营这家温馨小店。可是近年来,越来越多大型超市向县城发展,线下生意锐减,刘艳红就和家人商量着把自家的小店“挂”在了美团上,当时还成为了临泉县最早入驻外卖平台的商家之一。
(资料图)
可刚开始“触网”却并不顺利。为了增加销售量,平台派出辅导员帮助小店精细化运营。不仅如此,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平台也在幕后为小店提供着支持。平台通过实时数据驱动,精准匹配供给,动态智能调度,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处理上万笔订单,让小店和骑手实现了快速更新货品和快速配送。 如今,从网红零食、数码小家电到一线城市露营用的自嗨锅、自热米饭这些时尚产品,满满当当摆放了三千多种,销售额也翻了好几倍。姐弟三人忙不过来,还招了几个人来帮忙。
《人民日报》最近也报道了广西一便利店老板“触网”后连开32家店的故事。
“数字零售是一片广阔的蓝海,我们陆续开办了32家双百便利超市,现在以每月新开办2家门店的速度成长。”便利店负责人周益睦说。在周益睦看来,实体店拥抱数字化,发展“即时零售”,是当下的潮流和趋势,它为商圈重新火热添了新活力。
不难发现,这类便利店更便捷地满足了一些新的需求。原来网购至少需两、三天送达的商品,现在通过外卖平台半小时左右就可送达。门店24小时经营,也能满足夜间需求。此外,一些在小超市、便利店不常见的长尾商品,多数也能在店里找到。
总结来看,双百便利店这类主做线上的便利店,就是抓住了新的消费趋势,将线上和线下融合经营。一方面通过减少租金以及靠数字化运营提高效率和周转率,以此降低成本,另一方面抓住大的消费趋势和新需求,主做线上人群的24小时的日常生活所需。
▲ 《人民日报》截图
无论是县城,还是广阔的一二线以外的市场,新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之下,不少夫妻老婆店正在适应这些变化,焕发新生机。它们借力各种新业态,将小买卖做成了大生意。
这些小店“巨变”的背后,也是下沉市场消费的升级。以“外卖送一切”的即时零售来说,即时零售对县城居民的生活,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 美团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期间,平台上县城超市的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71%,夫妻小店增速显著,达到100%。咖啡店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24%。
星巴克、瑞幸、肯德基、屈臣氏等品牌纷纷下沉,剧本杀、密室逃脱、围炉煮茶、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也在下沉市场遍地生根。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6800多家星巴克中,约33%开在三四五线城市及其他下沉地区。
近几年,年轻人回到县城的话题一直是热点。相比大城市,小县城生活节奏较慢,离家近,亲戚朋友多,生活舒适,这无疑是过去许多年轻人舍弃大城市、愿意留在县城的重要原因。
年轻人逃离北上广,无论是出于各种现实考虑还是其他原因,但也可以看到的是,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,三四线城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城市基础设施、医疗、教育、商业、娱乐已经今非昔比。
在此之下,下沉市场各类服务类新业态的百花齐放,各类商家正在兴旺发展。可以看到,近年来国家在县城建设中,频繁提到的关键词是“新业态蓬勃、小店经济兴旺”。这些新模式新业态,释放了县城的产业和消费活力,不仅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,也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曲线。
中国超过七成的人口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,即下沉市场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、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体系不断完善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,下沉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消费潜力。这些消费潜力一旦被挖掘,也将是巨大的商机。